学院新闻
我的位置在: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E级超级计算机系统与类脑计算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浏览次数:日期:2019-04-11编辑:信科院 科研办

4月3日下午15:30,应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李肯立院长邀请,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学科带头人郑纬民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黄铁军教授分别在学院542报告厅作了题为“E级超级计算机系统结构和应用的发展趋势”和“类脑计算与仿视网膜芯片”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分别由美国佐治亚洲立大学潘毅教授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李肯立院长主持;参加此次学术报告还有蒋洪波院长助理,唐卓、曾凡仔、荣辉桂、张吉良等教师,除此之外吸引近了百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到场参会,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首场报告,郑教授首先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了2018年超级计算机TOP500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对TOP500中前10的超级计算机性能分析指出异构架构将会是未来高性能超级计算的主要发展趋势,以此为基础郑教授又围绕“2018年戈登贝尔奖介绍”、“神图:‘太湖之光’上的图计算系统”为同学们进行了详细且深刻的介绍。随后,郑教授指出,超级计算与应用的两个重要发展趋势:1)异构架构在超算系统构建层面被广泛接受,并且将会成为超级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2)人工智能应用有望成为超算的主流应用之一。

第二场报告,黄教授首先解释类脑计算的概念,指出它是计算机出现以来最大的一次革命,有望实现强人工智能(也称通用人工智能,AGI)。类脑视觉是按照类脑计算的思路实现机器视觉,是借鉴生物视觉系统的神经网络结构和信息加工机理而建立的一套新的视觉信息处理理论、技术、标准、芯片和应用系统。生物视觉信息处理机制优越,但受限于生理限制,视网膜发放神经脉冲的频率只有数十赫兹。团队研制的仿视网膜超速全时视觉芯片脉冲发放频率达到万赫兹,“超速”人眼百倍,能够“看清”高速旋转叶片的文字。“全时”是指从芯片采集的神经脉冲序列中重构出任意时刻的画面,改写了视频的概念,是实现真正机器视觉的基础,为无人驾驶、机器人、视频监控等领域带来重大变革。

在报告师生互动的环节,由李肯立院长率先向郑教授提问:对于眼下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领域,研究者应该用一种怎样的态度来理性对待?郑教授以他多年的研究经验给现场的师生送去了中肯的意见,与同学交流的同时也进行对超计算和人工智能领进行了一些探讨。唐卓教授向黄铁军教授提出:人脑思维是否可以被精确建模,类脑计算和计算模式在未来多久能真正出现?黄教授依据自己的科研进展和思考,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和预测,并对其他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相信通过这次学术报告使我院师生都能对超级计算和类脑计算的发展趋势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对自己今后的科研之路有更为明确的目标。伴随着李肯立院长对同学们的勉励,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攀登学术高峰,报告也在郑教授、黄教授两位学术大咖和现场师生意犹未尽之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