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中,涌现出了无数甘于奉献、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他们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本栏目讲述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引领广大师生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
在前进的道路上,以优秀共产党人为榜样,更好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
党员故事
从少年到科学家
“他用他的毕生精力用心工作,对工作一丝不苟”,“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他的科研和工作上”……《榜样6》舞台上,夫人彭梅娣廖廖几句话语,勾勒出陈定昌58年如一日的科研生活和赤心报国的一生。
陈定昌1937年1月30日出生于上海。同年7月,卢沟桥事件爆发;8月,淞沪会战打响。流离失所的人群中,家宅被日本飞机炸毁、年仅半岁的陈定昌随父母从上海避难扬州。
亲眼看到一个日寇将抓来的新四军挂在树上吊打的他,少年时代就意识到国家不强盛,就会受人欺凌,民众生命就得不到保护,发誓“长大了一定要保家卫国,不能使国家再受到侵略”。
于是,高中时期,曾经想过成为作家、记者的陈定昌,毅然放弃喜欢的文学,选择了与防空相关的无线电专业,投身国防。
1963年7月,陈定昌以毕设5分的成绩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毕业,被分配至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工作,自此开始了长达58年的航天报国之路。
他先后突破第一代防空导弹面临的U2飞机干扰难题、完成第二代防空导弹制导系统和系统总体设计、攻克第三代防空导弹关键技术,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了我国空天防御体系的探索研究和基本建设。
世界上第一部激光雷达样机,中国第一部全反射式激光雷达的发展……他成功完成40余项关键技术攻关,不断探索和挑战技术“无人区”的极限。
他常常一年200多天守在戈壁试验场,77岁时仍亲自担任总师。古稀之年,在重大项目进行时,依旧与现场工作人员一起住小土院、吃馒头、熬夜搞试验;会拄着拐杖,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大漠,冒着大雪到现场指导工作。
临去世前的病床上,他一边做治疗,一边还在研究如何实现军队现代化,如何推动建设战略防御体系,用一生践行了年少时许下的航天报国誓言。
台上的“红旗-2”
“斯人已去空悠悠,台上空留红旗-2”。
在《榜样6》节目舞台上,矗立的红旗-2地空导弹的模型,曾凝聚了包括陈定昌在内的一代代航天人的无数心血。
作为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地空导弹,红旗-2及其改进型的相继研制,标志着我国的防空导弹当时已经由单纯仿制美苏走向自主研制的道路,是“红旗”系列导弹家族的功勋成员,我军部队曾用它打下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
那是上世纪60年代,屡次侵犯我国领空的美国U-2侦察机由于加装了新型电子干扰设备,使我地空导弹攻击失效。
国防部决定五院二分院成立专门小组研究抗干扰问题,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陈定昌被调往这一小组。在没有任何资料可参考的基础上,陈定昌凭借自己在雷达研究领域的深厚功底,仅用两天就设计出后来应用在我军雷达上的反向切割电路,并在此基础上,突破第一代防空导弹面临的U-2飞机干扰难题,推动了红旗-2的研制成功。
1984年10月,陈定昌被任命为中国航天二院二部主任后,又力排众议,推动中高空主战型号防空导弹红旗-9的研制。
他说,“要给国家搞精良武器,一直是我们的宗旨,我们不能跟着国外爬行,也不能小步快走,一定要跨代发展。”
如今,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红旗-2依然以凌厉之势矗立,睥睨着被它打下的美国U-2侦察机残骸。
红旗-9作为中国最先进的第三代防空导弹系统,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陆、海基通用型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基本型,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中远程防空导弹。
“红旗”系列导弹家族已经日渐壮大,涵盖了中远程、中高空到近程超低空的火力范围,形成了“红旗漫天”之势,成为我国防空力量的中流砥柱。
在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中,“红旗”系列的多型导弹集体亮相,令无数国人为之欢呼雀跃、热血沸腾。
“二十年前走得不对,二十年后就没有结果。”陈定昌始终坚持“对国之大者必须心中有数”,以超前思维为祖国空天安全筹划、布局,在高精尖领域中流击水,是习近平总书记赞赏的“具有战略眼光、具有卓越领导才能、具有崇高道德风尚和人格魅力”的战略科学家,胸中有丘壑、心中有家国、眼中有星河。
阅读原文
来源:HNU先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