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介绍
南苏琴同学是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2017级博士生, 在2017~2018年期间,在导师傅喜泉教授的指导下,在顶级期刊上相继发表了三篇论文。
▼ 论文介绍
傅喜泉老师指导的博士生南苏琴撰写的三篇论文《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Ghost Imaging of reflective Objiecs with Different Surface Roughness》《Second-order intensity correlated imaging with a rotating reflected object》和《Ghost Imaging for a Reflected Object with Large Incident Angles》相继发表。这3篇论文,湖南大学为单独指导机构。
第一篇论文《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Ghost Imaging of reflective Objiecs with Different Surface Roughness》发表在国外IEEE《 Photonics Research》
Vol.5 No.4(SCI 1区,影响因子4.679,第一作者)。这篇论文基于经典统计光学,通过测量光场的二阶关联来证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探测器的横向尺寸以及入射光源的反射角对成像信噪比的影响,实验证明鬼成像得到的图样信噪比会随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和探测器横向尺寸的增加而减小,但是可以通过增大光源的入射角来提升信噪比。
第二篇论文《Second-order intensity correlated imaging with a rotating reflected object》发表在国外IEEE《Laser Physics Letters》 Vol.15 No.11(SCI 2区,影响因子2.537,第一作者)。这篇论文首次在无透镜鬼衍射系统和HBT系统中恢复出旋转物体的傅立叶变换衍射图样。理论和实验证明通过两个系统恢复出的衍射图样随物体旋转角度的增大而展宽,但是当物体连续旋转使得光源的入射角连续增大时,无透镜鬼衍射系统不能恢复出傅立叶衍射像,而HBT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抗物体连续转动的影响。 这对遥感成像中运动物体的研究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三篇论文《Ghost Imaging for a Reflected Object with Large Incident Angles》发表在国外IEEE《Photonics Journal 》 Vol.9 No.3(SCI 3区,影响因子2.291,第一作者)。在传统成像中,光源的入射角是影响成像分辨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传统成像几乎不能分辨出物体的像而形成‘盲区’但鬼成像测量的是光场的二阶强度关联,含有物体的那条路径只探测物光的总强度。这篇论文通过理论和实验证明,在传统成像的‘盲区’,鬼成像仍然可以恢复出较好的物像,并且基本不受到探测器横向尺寸的影响。
▼ 学霸经验
在采访的最后,南苏琴学姐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她学术成功的秘诀:
1. 跟着导师的脚步做事情,静下心来做学术;
2. 多与师长同学交流,坚持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
3. 耐心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了解本专业的最新进展。